WE大会从来不会让你失望:原来腾讯的人工智能还能救命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文章来源:本站作者:anfang


文/腾讯科技 孙实

11月4日,一年一度的腾讯WE大会又拉开了序幕。

不知不觉,WE大会已经过去了五年。在过去的五届大会上,我们看到了关于星际旅行的构想,看到了在为返老还童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等危机。

今年WE大会的主题是“雅努斯之门”,在今天一场关于未来科学的盛宴里,八位演讲嘉宾带着我们聊了聊宇宙与生命中那些遥远的事,暗物质、虫洞、多维空间、弦理论、脑科学和全新的物种等等。

今天WE大会最让人震撼的是,我们发现,原来人工智能还能“救人一命”。腾讯通过把健康、医疗和人工智能结合,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和肿瘤,能够综合分析更多的数据,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能够推荐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几天前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 AI Lab宣布,其AI+医疗领域研究已抢先从影像筛查进入病理分析阶段,相关的智能显微镜项目已在研发测试阶段。

智能显微镜融入了人工智能的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增强现实技术,医生轻松输入语音指令,AI就能自动识别、检测、定量计算和生成报告,并将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到医生所看目镜中,及时提醒又不打断医生阅片流程,能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从目前公布的进度来看,腾讯目前的智能显微镜已经涵盖从影像筛查到病例分析。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腾讯的人工智能医疗项目已经实现了落地应用。腾讯觅影”乳腺肿瘤筛查AI系统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全国其他10余家三甲医院进入临床预试验。该系统的推出,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高效地发现乳腺肿瘤,提升基层医院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帮助患者获得早筛早诊早治的医疗服务。

经大样本、非同源、多中心的测试统计,“腾讯觅影”乳腺肿瘤筛查AI系统检测乳腺钙化和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分别达到了99%和90.2%,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判别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96%。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乳腺癌早筛中成为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辅助医生更准确、高效地发现乳腺癌。

或许,这就是未来,这就是WE大会要跟我们展示的东西。

虫洞和引力波


基普·索恩,2017年10月3日,因其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今年WE大会的开场嘉宾,基普·索恩带来了他在虫洞和引力波方面的思考。

虫洞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或许真的适合“星际旅行”。基普·索恩表示,不断地把虫洞打开,我们可以让土星的光线穿越、弯曲,我们就走到了仙女座,我们又通过虫洞回去,这么长的距离,只要几分钟就可以过去。

但是虫洞又会自毁,会崩塌,人类如何才能够避免这一点呢?基普·索恩认为,可以用特殊材料去把它填充,这是一种反引力的效应,能够去修复虫洞的侧壁。从另一点来看,虫洞并不会在宇宙当中自然产生,需要有高级文明有意识的去创造和维持,再填充特殊材料,虫洞才能存在。

接下来,基普·索恩又提到了引力波对于天文学的意义:过去人类所使用的观测手段都是电磁波,而现在我们可以去用引力波观测宇宙。

400年前,伽利略制造了第一个天文望远镜,他能够找到木星的四个卫星;三年前,LIGO第一次观察到了黑洞碰撞所形成的引力波。基普·索恩发出了一个邀请:请大家一起推测,再过400年,人类结合引力波对宇宙进行观测,会有哪些更多的发现?

人类之眼:太空望远镜


马克·麦考林是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一生与宇宙有着不解之缘。他参与“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项目, 并成功发射了“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马克·麦考林认为,天文研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太空中观测。1990年4月,欧洲航空局推出了哈勃空间望远镜,在这20多年中,哈勃太空望远镜带来了很多科学的数据,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运转。

马克·麦考林在演讲中又提到了让他自豪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与哈勃不一样,詹姆斯·韦伯的主镜更大,由18个镜片组成的一个主镜,口径达到6.5米,但重量差不多是哈勃望远镜的一半,只有6吨左右。与此同时,詹姆斯·韦伯能在低于室温的情况下运行,远低于哈勃望远镜的运行温度。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刚刚处于入门阶段,行星、恒星是怎么诞生的?太阳系这40多亿年是如何演进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马克·麦考林强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意义正在于此,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会帮助我们去了解关于宇宙的很多神秘之处。

祝福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能够在2021年发射成功。

人造生命打破自然界限



我们先从浩瀚的宇宙中暂时回来,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植物生理生态学权威专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覃重军亮相WE大会现场,分享了他在”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生物“方面的研究,该研究在今年8月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覃重军发现,自然界在染色体的数目上似乎太随意了,可以多、可以少,而且好像跟进化的定位没有多少关系。”当我们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时候,染色体数目原核一般是一条,真核有很多条。染色体的构型,原核生物是环形的,真核生物是线形的,这是(它们)自己的界限。“

于是,覃重军产生了一个想法,”人能不能打破这种自然界限呢?能不能造一个真核生物,只有一条染色体,但是所有的生长、繁殖、遗传信息全都在这一条染色体上?“

在覃重军想到这个想法之后不久,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出现让精确编辑染色体变得可行。覃重军团队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将酵母菌的16条染色体编辑成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是,这个人造生物的细胞生长和细胞形态跟天然的几乎是一样的,并且活得很好。

可以救命的人工智能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是WE大会的常客。在去年的WE大会上,网大为提出了“以放眼全球的视角,用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观点。网大为当时表示,腾讯在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环境检测等前沿领域的投资,希望能够探索解决这些全球问题,同时他呼吁大家关注这些问题,并一起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如今,一年过去了,腾讯在解决这些全球问题上,有了哪些进步呢?

网大为首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还有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它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发挥重大的作用。

据网大为介绍,腾讯有一个合作企业,它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户外农业操作。2018年的收获情况显示,在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后,节水可以达到40%,同时单位产能又能够增加。

网大为表示,如果能够把这样一个技术用到美国所有的玉米产业带,节省出来的水相当于美国的居民用水全国4个月的总量,这个节水量是非常可观的。

关于人工智能在农业上的其他应用,网大为还举了一个例子。腾讯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设计了一个挑战赛,要看的是哪一种人工智能能够在温室当中能够实现最佳的农业生产,同时还找了一个人工组作为对照。

从目前来看,有三个人工智能团队做得比人工要好,腾讯也派队参加这个比赛,现在的战绩相当不错,竞争很激烈,但最终结果出炉还需要五周的时间。

腾讯还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什么?网大为表示,腾讯在很多领域进行人工智能的布局,但是对于用人工智能推进医疗、关心人的健康,腾讯则更有激情。

网大为提到,腾讯通过把健康、医疗和人工智能结合,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和肿瘤,能够综合分析更多的数据,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能够推荐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最后,网大为鼓励所有人,引领变革、实现变革,因为所有能和人工智能结合的领域都在眼前,而潜力也恰恰就在眼前。

支持青年科学家 自然科研与腾讯联合推出全球影响力大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菲利普·坎贝尔就开始担任《自然》杂志总编辑。如今,《自然》已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

菲利普·坎贝尔认为,年轻的科学人员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真的希望探索世界运转的本质,第二种是想改变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我们要支持后一种人群。” 菲利普·坎贝尔这样说道。

为此,菲利普·坎贝尔在会上宣布,将针对青年科学家群体,与腾讯共同推出“全球影响力大奖”。该奖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批判性地思考其研究工作的潜在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提升科研的影响力,让科学研究造福社会。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每年关注一个不同的研究领域。2019年,该奖将重点表彰颠覆性地改变人们对大脑的认识,并将此转化为现实影响力的科研人员。该奖项将面向在脑科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涉及的领域包括大脑与行为的关系、技术突破、预防和治疗大脑疾病的新颖技术等。申请该奖的科研人员必须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或清楚说明其潜在影响力,并能阐明如何确保实现这种影响力的计划。

探秘你的大脑结构


蒲慕明于1999年创建中科院神经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2017年,他指导的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猕猴体细胞克隆,这一难题曾困扰全世界科学家20多年。这项成果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大脑高级认知功能,解开人类认知之谜。

如今,他四处奔走,推动中国脑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将逐渐揭开大脑这一“内部宇宙”的神秘面纱,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奠定根基。

据蒲慕明介绍,中国脑计划可以说是一个“一体两翼”的结构。这个“一体”就是主体是基础研究,理解我们人类大脑认知功能是怎么来的。为了研究各种人类的认知功能,我们需要建立各种平台,同时我们也想理解认知的能力是怎么样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就是认知的发育过程。

蒲慕明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要进一步发展的话,也需要从脑科学得到启发,包括机器学习的过程,怎么从脑启发的这个概念来设计新的计算模式,新的类似人脑的神经元结构的器件、芯片,甚至是机器人。

暗物质让恐龙灭绝


好了,再从人体奥秘转向宇宙。

爱因斯坦曾说,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是构想出“宇宙常数”,即一种他假设的未知宇宙能量。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丽莎·兰道尔却认为,暗物质确实存在于银河系中。在今年的WE大会上,丽莎·兰道尔带来了她关于暗物质的最新思考。

丽莎·兰道尔为何坚信暗物质的存在?丽莎·兰道尔认为,在太阳系当中,星球会旋转,这样的一种引力能够去吸住各种各样旋转的物质,使之不逃离出去,除了一些普通的物质,一定有别的因素存在,而这个因素就是暗物质,而暗物质对于太阳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丽莎·兰道尔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多数的暗物质是没有相互作用的,但是有一些暗物质是有的,它会影响到太阳系甚至可能导致彗星撞击,其中的某一次可能导致了恐龙灭绝。

大数据揭秘病魔起源


他是医学院教授,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医生。在疾病诊疗方面,乔尔·杜德利独辟蹊径,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医疗系统中,通过发现细胞、组织、患者、环境和人群之间的信息流网络,最终建立智能的学习型医疗系统,实现预测性精准医疗。

让乔尔·杜德利感到自豪的是,如今,他用这种方法挖掘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病因。乔尔·杜德利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的疾病,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力,现在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有一种疾病甚至能让最富裕的国家破产,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症。

乔尔·杜德利介绍称,美国国家研究院发起了一项名为AMP-AD的项目,它以大数据为基础,目的是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它针对上千个病的病人,测量了很多的信息,而且是不同层级分子、表端基因、代谢的信息,所以说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组,有史以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最大的数据组。

通过大数据分析,乔尔·杜德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可能与人类疱疹病毒6A型病毒有关。一旦这个假设成立,人可以通过抗病毒的治疗或者是免疫治疗的方法,对抗阿尔茨海默病了。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析是一个案例,乔尔·杜德希望这种检测方法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即以大数据驱使健康体系。

小结

在文章的开头,当你看到暗物质、虫洞、多维空间、弦理论、脑科学等词汇的时候,你会提出一个疑问:这些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是当八位嘉宾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分享完之后,你或许就会明白:未来科学离我们真的不远。人类的健康、地球的未来,或许就在今天的WE大会上,开启了一丝裂缝。


支持单位

云南省商务厅

主办单位

云南省智慧城市集成服务商协会

联合主办

昆明市商务局

承办单位

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昆明会展产业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南亚安博会|2024安博会|昆明安博会|数字安防展|WLSE安博会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6007655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140号 网站地图

服务热线:0871-67122784 13708730608 邮箱:905905199@qq.com 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春城路219号东航投资大厦606室

展商报名

观众报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