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 文章来源:东南亚南亚安博会作者:anfang

光阴之箭穿越年轮,2020年已然接近尾声。

年终岁末,回望2020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失速,中国经济风景独好;这一年,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夺取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这一年,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收官之年从容应考,是上下一心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风险挑战逐步加剧的内外部环境,全市工信系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总体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高位统筹复工复产有序有力

时间回到2月,“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是这个月的主旋律。

2月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工业企业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文件,指导企业稳妥、有序、全面开展复工复产。面对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无法恢复生产导致发动机产品生产停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多方协调,推动3家本地配套公司在达到属地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复工复产,解除了云内动力因相关配件供给不足引发的停产危机。“2月28日,公司员工到岗率已达100%。今年云内动力一季度虽受疫情影响,但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依然有所增长。”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说。

2月8日,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第九次会议,专题研究企业复工复产事宜,复工复产大幕由此拉开。2月10日,部分企业复工复产首日,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前往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复工复产情况。2月16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印发,从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忧,共渡难关。2月19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舆情研究中心大数据显示,昆明复工率位列全国城市第三。

“政策措施针对性较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会有很大支持。如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按不超过销售目录电价、气价的20%给予电费和气费补贴,公司每个月用电可省8万元左右。”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简单算了一笔账。如这位负责人所言,《若干政策》聚焦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复工缺人、资金压力大等痛点,最大程度挖掘政策资源,帮扶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信息显示,疫情期间,全市各园区根据《若干政策》落实标准厂房租金减免政策,经开区等10个有公建标准厂房的园区共为850户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110.13万元。同时,通过执行电费折扣价、取消临时接电费、清理转供电环节加价收费等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2—6月累计为享受电价折扣的客户减免电费1.17亿元。

投资拉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高位统筹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7.5%;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3.2%;到前三季度结束,这一数字为负增长0.8%。

稳步复苏和投资的拉动密不可分。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同比增长14.3%,增幅较1—8月扩大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2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为2019年来最高增幅,占全市投资9.9%,拉动投资增长0.9个百分点, 是产业投资的主力军。

投资发力的同时,市级主管部门还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行政审批、融资贷款等问题。以9月为例,9月23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26户重点企业座谈会;9月25日,提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14户重点企业座谈会,现场办结滇金公司税票及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此外,还协调推进醋酸纤维整体搬迁等38个前期项目选址及相关前期手续办理;加强紫光芯云等222个项目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尽快开工;抓好武钢昆钢环保转型升级、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188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促进项目早竣工。

稳住重点企业基本盘的同时,昆明市还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壮大。今年,全市共有1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省新认定总户数的44.4%;实行“财园助企贷”快速审批制度,协调合作银行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帮助108户企业获得40450万元贷款。

“组合拳”之下,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七大重点行业来看,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7%,装备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增长17.9%,其他三大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在全省排名11位,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七大重点行业中,除烟草制品业外,其余行业增速均继续回升。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长20.2%,拉动全市增长1.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回升的主要动力。

融合赋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工业经济稳步复苏的同时,数字经济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11月,数字经济在昆明“热”了一拨:11月22日,华为(昆明)数字经济学院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启动仪式举行,发挥双方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11月24日,“共创数字经济美好未来——云南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昆明举办,探讨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造;11月25日,“首届云南数字企业生态大会”上,行业专家、业内精英齐聚,深度探索数字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

“目前,我们正全力建设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充分链接和调动创新要素在园区汇聚,以技术融合创新、行业应用示范为抓手,带动园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发展、应用创新活跃、示范作用显著的全省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在呈贡信息产业园挂牌“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加快推进昆明市与华为公司在数字经济及5G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依托华为公司开展合作伙伴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相关产业集聚,目前已有1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上述负责人所说的“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与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目前,园区内中国数码港大数据产业园、优必选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园、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紫光芯云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项目建成投产,“云上云”双创小镇吸引了华为、瑞立视等知名企业入驻。

创新政务云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全市已经实现市级部门可上云信息化系统100%迁移上云。同时,加快“数字昆明”建设步伐,在南屏街、正义坊步行街等商业街,打造“刷脸支付一条街”;以索菲特酒店、望湖宾馆等刷脸入住为试点,刷脸即可完成快捷入住、开门、退房等酒店全流程服务,开启全市住宿刷脸新模式;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在全市17家主要旅游景点开展刷脸入园、刷脸支付等刷脸旅游服务,通过刷脸入园试点建设,切实提升游客体验。

“我们将持续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产业聚集区培育、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开发区加强园区交通、能源、通信、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基建’投资,全面推动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智慧+’、轨道和航空五大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说。

随评

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体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拥有坚实发达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地方经济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昆明从来不缺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土壤。改革开放初期,昆明以烟草、五金家电为代表的轻工业迅速发展,“五朵金花”成为靓丽品牌。1992年,昆明设立了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云南杨林县乡工业开发试验区,工业园区发展正式起步。1999年以后,以冶金、机械设备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化”成为昆明工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牢固树立“产业强市”战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质效双升”良好态势。

当前,昆明已培育形成涵盖37个工业大类,以烟草、冶金、化工、非烟轻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具备了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良好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存量盘活,增量做优,工业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98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039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041.7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19.21亿元,年均增速约为6.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复苏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5%,历经10个月终于实现扭负为正。这既表明昆明工业经济韧性足,也能看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牢,产业链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动能。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为今后一段时间昆明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实做优实体经济,要再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占全市工业总量50%以上的烟草、石油、冶金、化工产业多处于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低端,多为企业“单兵作战”,产业链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强。只有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才能把制造业搞上去。

做实做优实体经济,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但近年来,昆明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制造业4个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不增反降,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做实做优实体经济,要构建产业集群新生态。从昆明工业主战场作用发挥来看,区域间产业布局重叠率偏高,区域间的协同互补发展不足,园区规划衔接不够,总体规划调整频繁,缺乏对不同门类、不同性质工业的集中安排和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关联度弱,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稳住了实体经济,也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也将进一步助推昆明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昆明日报 殷雷



支持单位

云南省商务厅

主办单位

云南省智慧城市集成服务商协会

联合主办

昆明市商务局

承办单位

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昆明会展产业促进会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南亚安博会|2024安博会|昆明安博会|数字安防展|WLSE安博会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6007655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140号 网站地图

服务热线:0871-67122784 13708730608 邮箱:905905199@qq.com 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春城路219号东航投资大厦606室

展商报名

观众报名

联系我们